有些鸟类科仅由一个现存物种代表,它们是进化上的异类,在鸟类分类学的分支上独树一帜。我们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的旅行团将为您提供难得的机会,让您在它们令人惊叹的栖息地中邂逅这些非凡的单型科鸟类。
以下是我们即将推出的部分行程,目前还有空位,专为这些备受追捧的家庭设计。

埃及鸻鸻科中独一无二的物种。尽管名字里有“鸻”,但它既不是真正的鸻,如今在埃及也并不常见。它栖息于中非宽阔的沙质河岸,以灵巧地从沙地上啄食昆虫和小无脊椎动物为生。曾有传说称它会清理鳄鱼的牙齿,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它的筑巢策略在鸟类世界中堪称奇特:它会在阳光炙烤的沙洲上挖出一个深坑,将鸟蛋部分掩埋,以保护它们免受热带高温的侵袭。成鸟通过弄湿腹部羽毛并将水分转移到沙子上来调节温度,有时甚至用这种方式为雏鸟降温。幼鸟是早成鸟,孵化当天即可离巢,但仍需要父母提供遮荫和水分。很少有物种能比它更好地展现对极端河流环境的适应能力。它的外形和行为与其他任何鸟类都截然不同,而加纳是世界上观赏它的最佳地点之一。
加纳是西非最容易到达且最热情好客的观鸟目的地。它政治稳定,官方语言为英语,并且可以通往上几内亚森林区,那里是非洲特有鸟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栖息地类型多样,从几内亚稀树草原到茂密的热带雨林应有尽有,树冠走道和宽阔的林间小径是观鸟的理想场所。典型的非洲鸟类,如蕉鹃、太阳鸟、犀鸟和绿鹎等,数量众多,而且该地区还栖息着许多特有的森林鸟类。
加纳也是与岩鸡、水鸡和水鸡等其他几个重要鸟类家族建立联系的最佳国家之一。

秘书鸟是世界上最具辨识度和魅力的鸟类之一,它自成一科,属于科(Sagittariidae) 。它们体型高挑,腿长,身形似鹰,头顶长着羽毛状的羽毛,兼具鹤的优雅和猛禽的捕猎力量。秘书鸟迈着稳健的步伐穿梭于非洲大草原,搜寻着从大型昆虫、啮齿动物到野兔、蛇类等各种猎物。捕猎时,它们会迅速而有力地踢击猎物,使其昏迷或死亡,有时还会将爬行动物抛向空中,或从高处扔下以完成捕杀。它们的巢穴是用树枝搭建在茂密树冠上的大型平台,它们笨拙地从巢穴中起飞,翱翔于草原之上。
南非东部拥有非洲大陆最顶级的观鸟和野生动物观赏地。夸祖鲁-纳塔尔省和普马兰加省拥有超过750种鸟类,栖息于各种令人惊叹的生境之中。从克鲁格国家公园无垠的稀树草原和大型野生动物,到祖鲁兰富饶的湿地和林地,再到纳塔尔中部地区特有物种丰富的雾带森林,以及德拉肯斯山脉的巍峨群峰,这里的鸟类种类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观鸟爱好者可以期待看到猛禽、拟啄木鸟、太阳鸟、蕉鹃和特有鸟类的精彩组合,所有这些都将在经典的非洲风光中呈现。此外,岩跳鸟和吸蜜鸟等其他重要的鸟类家族也将是此行的亮点。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舒适的住宿环境以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这里成为非洲大陆上最令人难忘、体验最均衡的观鸟胜地之一。

杜鹃卷尾是马达加斯加最奇特的鸟类之一,对于这个奇特而美丽的地方来说,这可谓实至名归。它是卷尾科(Leptosomidae)。尽管它长长的尾巴和硕大的头部让人联想到杜鹃和卷尾,但它与两者都没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相反,它代表着一个古老而孤立的谱系,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及其邻近的科摩罗群岛。雌雄外形差异显著:雄鸟呈浅灰色和黑色,翅膀泛着绿色光泽;雌鸟则呈浅棕色,带有深色横纹和斑点。它们响亮的哨声在远处都能听到,而且在它们分布的大部分区域都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关于它们的筑巢行为,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这使得杜鹃卷这座岛屿上最引人入胜的物种之一。
马达加斯加常被称为“第八大陆”,是一座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广袤岛屿。长期的与世隔绝造就了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动植物。我们精心设计的行程将带您探索岛上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从湿润的东部雨林到多刺的沙漠和高原。岛上至少栖息着五种特有鸟类:地鹬、杜鹃鹬、中鹬、马达加斯加莺和美洲鹬。除了鸟类,马达加斯加还以其狐猴、变色龙、兰花和猴面包树而闻名,堪称一座活生生的进化实验室。过去十年间,Rockjumper 已成功组织了超过 100 次马达加斯加之旅,其丰富的经验将为您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让您亲身感受世界上最独特、最濒危的生态系统之一。

鲸头鹳是世界上辨识度最高、最引人入胜的单型物种之一。它的科名Balaenicipitidae源自属名Balaeniceps,由“鲸鱼”(Balaena)和“头”(caput)组合而成,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鲸头鹳独特而巨大的头部和喙。它那巨大的鞋状喙与其他鸟类截然不同,宽阔有力,喙尖呈尖钩状,完美地适应了在湿地栖息地捕食肺鱼、青蛙和其他水生猎物。
鲸头鹳常常长时间静止不动,全神贯注地等待时机,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发起攻击。它那明亮的黄色眼睛位于头部前方,使它看起来目光锐利,仿佛来自史前时代。
这种鸟巨大的喙还能在炎热的天气里舀水浇灌幼鸟,这在涉禽中是一种不寻常的行为。鲸头鹳的行动更像苍鹭而非鹳,它们在乌干达纸莎草沼泽中的出现,是这片大陆上最令人难忘的观鸟体验之一。
乌干达是非洲最多样化、最令人难忘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面积与英国相当,却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超过1000种鸟类。我们的行程将带您探访白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的稀树草原和壮观瀑布,以及巍峨的鲁文佐里山脉。我们还将前往维龙加火山的山地森林,那里栖息着一些仅存的山地大猩猩。乌干达的栖息地类型多样,从纸莎草遍布的湿地到森林覆盖的高地和金合欢平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鸟类,包括格氏阔嘴鸟、绿胸八色鸫、大蓝蕉鹃以及无数艾伯丁裂谷特有鸟类。舒适的住宿环境、世界一流的向导服务,以及追踪大猩猩和黑猩猩的机会,将带您体验东非探险的精髓。

灰背蜂鸟(Hypocoliius)是(Hypocoliidae)的唯一成员。它体型纤细,尾巴较长,很容易辨认,其羽毛呈柔和的灰色,面部有黑色斑纹,翅膀边缘呈白色。灰背蜂鸟全年都以水果为食,主要以牙刷树( Salvadora persica )的浆果和椰枣为食,偶尔在水果匮乏时也会捕食昆虫。该物种通常以松散的群落形式繁殖,雌雄共同承担在小型杯状巢穴中孵化和抚育雏鸟的责任。灰背蜂鸟性情安静而害羞,常常藏身于茂密的植被中,待危险过后才小心翼翼地现身。
阿曼拥有文化、气候和鸟类多样性的完美融合。
这个目光长远的国家在沙漠和山地景观中巧妙地生存,同时又保留了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和自然遗产。在这里的旅程中,我们将享受温暖干燥的气候,探索种类繁多的栖息地,从吸引越冬水禽的沙洲和沿海泻湖,到为古北界和中亚候鸟提供重要中转站的肥沃绿洲和干涸河谷。猛禽,包括鹰和秃鹫,聚集在动物尸体堆旁,而沙鸡和云雀则翱翔于沙漠的天空。在壮丽的山脉和波光粼粼的沙丘的映衬下,有机会邂逅行踪隐秘的灰背鸥,将为这段轻松而又收获满满的阿拉伯观鸟之旅锦上添花。



凤头灰噪鹛是东南亚最神秘的鸟类之一,其分类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不明。尽管它醒目的冠羽和整体体型与真正的松鸦相似,但它并非鸦科成员,在分类学上仍处于独立地位。凤头灰噪鹛分布于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和马来半岛的森林中,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树冠间悄然穿梭,发出柔和而机械般的鸣叫,随着鸟群在树梢间飘荡,鸣叫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它稀疏而长的冠羽赋予了它独特的外形,而它群居却不张扬的性格也使其与许多鸦科鸟类张扬的姿态截然不同。尽管凤头灰噪鹛的栖息地相对容易到达,但人们对它的研究仍然不足,其生态习性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婆罗洲鬃头雀(Pityriaseidae)的唯一成员,仅分布于婆罗洲岛。这种栖息于树冠层的鸟类,有着独特的裸露黄色头顶,上面覆盖着短而刚毛状的羽毛,与其他鸟类截然不同。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发出嘈杂的叫声,一边觅食昆虫和水果,一边发出呱呱声和鼻音混合的鸣叫。鬃头雀的行踪和时间难以预测,它们出现得突然,消失得也同样迅速,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观鸟者,也只能与它们短暂而难忘的邂逅。
秧鸡噪鹛是该地区森林中最难以捉摸也最迷人的鸟类之一,它悄无声息地穿梭于昏暗的林下,常常在短暂的瞥见后便消失在阴影之中。辨认它的最佳方法是聆听它那令人难忘的哨音,这种鸣叫是在它低垂脖子、鼓起喉部蓝紫色气囊时发出的。这种奇特的姿态和它栖息于地面的习性,使它成为亚洲观鸟者心中的神话之鸟。尽管名字里带有“噪鹛”,但它与噪鹛或秧鸡并没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是代表着一个古老而孤立的谱系,已知的近亲寥寥无几。
马来西亚是首屈一指的观鸟胜地,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生态系统和非凡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旅行线路横跨马来西亚半岛和婆罗洲,带您探访传奇的观鸟地点,例如国家公园、福隆港和达努姆谷——东南亚现存最大的低地雨林。游客将探索雨林小径、树冠走道、红树林和丛林河流,寻找八色鸫、阔嘴鸟、咬鹃和犀鸟,以及其他地区难得一见的特有物种。观赏哺乳动物同样令人惊喜,您将有机会经常看到猩猩、长鼻猴、长臂猿、灵猫和巨型飞鼠。凭借丰富的鸟类资源、热带荒野和舒适的住宿环境,马来西亚和婆罗洲为您带来亚洲最精彩的自然历史体验之一。


朱鹭科(Ibidorhynchidae)。它们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宽阔多石的河流中,用其细长弯曲的深红色喙在卵石间探寻水生幼虫。它们灰色的羽毛与砾石河床完美融合,提供了极佳的伪装,因此往往需要一些耐心才能发现。尽管名字容易让人误解,但它们与朱鹭并无亲缘关系,而是属于滨鸟目(Shorebird)的一个独立分支。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斑嘴鹬( Spotted Elachura) 鹬科(Elachuridae)的唯一成员。这种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小鸟藏身于茂密的灌木丛中,其错综复杂的斑点羽毛和悦耳动听的高音鸣叫声是它们存在的标志。分子研究表明,它是现存最古老的鸣禽谱系之一,是早期鸟类进化的真正遗迹。
不丹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这片王国拥有皑皑雪峰、幽深峡谷和无垠森林。观鸟爱好者穿梭于原始的常绿林和杜鹃花林中,翻越挂满经幡、点缀着精美寺庙的壮丽山隘。这里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森林里栖息着大量的雉鸡、噪鹛和阔嘴鸟,而文化体验更是令人难忘。

木莺(Hylocitrea )科(Hylocitreidae)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安静的橄榄绿色鸣禽,栖息于岛上的高山森林中。它曾被归类为啸鹟,但后来发现它代表了一个古老而孤立的雀形目谱系。或许人们早就应该怀疑它的真实身份,因为它的鸣声是一连串高亢的嗡嗡声,而非其同名鸟类那种悠扬的哨音;而且它相对纤细、末端呈钩状的喙也与啸鹟粗壮的喙形成鲜明对比。关于这个物种,我们仍有很多未知之处,甚至连它的巢穴都尚未被描述!
它成对或三五成群地穿梭于树冠之间,以小型水果和昆虫为食,其轻柔的鸣叫声几乎淹没在雾气弥漫的森林中。该物种体现了华莱士区独特的进化特征,这里是亚洲和澳大拉西亚动物群的交汇之地。
苏拉威西岛和哈尔马赫拉岛是传说中的华莱士地区的一部分,也是印度尼西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岛屿之一。巍峨的火山、热带低地和山地森林孕育着数量惊人的特有物种,从鹦鹉和犀鸟到翠鸟和八色鸫,应有尽有。我们的旅行团将带您领略地球上一些鲜为人知却又最迷人的栖息地,体验色彩、声音和探索的乐趣。

普氏雀科(Urocynchramidae)的唯一代表,这种害羞的鸟类栖息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灌丛和草原。这种来自中国中部高山灌丛的害羞而神秘的鸣禽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分类学家和鸟类学家。它有十根初级飞羽,这使它区别于雀形目中的许多物种;它的喙从外部看像鹀,但内部结构却并非如此;它还有一条长长的粉红色尾巴,这使它区别于雀科鸟类。它的鸣叫声听起来像鹀或雀,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它与这两种鸟类都没有亲缘关系。第一个已知的巢穴直到十年前才被发现。雄鸟会展示柔和的粉红色羽毛,并在领地上空进行飘动的飞行鸣唱。该物种是亚洲最具科学意义的鸟类之一,代表着雀形目演化早期就已分化的一个谱系。
四川省拥有中国最顶级的观鸟胜地。观鸟爱好者们穿梭于青藏高原边缘的竹林、高山草甸和雪山垭口,邂逅种类繁多的雉鸡、莺类以及特有鸟类。这里地貌辽阔多样,既有偏远荒野,又拥有东亚最丰富的鸟类资源。

攀岩墙雀是欧亚大陆上最具视觉冲击力和最受追捧的鸟类之一。它喙长,独特地适应了在垂直岩壁上的生活,是攀岩墙雀科。它柔软的灰色羽毛使其与悬崖完美融合,直到展开双翼,才会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深红色。尽管其分布范围广阔但并不均匀,从西班牙北部到中国都有分布,但这种鸟类却很少被人发现,因此一直是其分布范围内观鸟者的梦寐以求的物种。夏季,它们栖息在高山偏远的岩石地带,以岩缝和岩架上的昆虫为食。冬季,它们常常下到海拔较低的地区,有时甚至会光顾城市,像攀附悬崖一样攀附在教堂和其他高楼的墙壁上。
䴓科(Sittidae)中䴓的近亲,尽管它的形态和行为仍然完全独特。
我们的北印度之旅以观赏这种物种以及其他众多野生动物为目标,涵盖了从德里湿地、科比特森林到老虎出没的伦滕博尔草原等多种多样的栖息地。这里鸟类资源丰富,雉鸡、猫头鹰、剪嘴鸥和水禽与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相得益彰。秀丽的风景、丰富的文化和与野生动物的邂逅,共同构成了这片次大陆最令人难忘的体验之一。

麦哲伦鸻鸻科(Pluvianellidae)的唯一物种,栖息于巴塔哥尼亚南部风吹日晒的地区,生活在咸水泻湖和河口。它们虽名为鸻,但体型和习性却酷似小型长腿鸽子。与真正的鸻类奔跑捕食的策略不同,麦哲伦鸻的觅食方式更为谨慎,它们边走边啄食,常常上下摆动身体。而且,与其他滨鸟不同,它们有时会不遗余力地用爪子挖掘底质来觅食。事实上,如果食物足够诱人,觅食的麦哲伦鸻只需几分钟的辛勤劳作,就能挖出一个几乎与自身体型相当的洞穴。幼鸟进食后,会分泌一种类似鸽子的嗉囊乳。
这种鸟外形奇特,喙的形状和行为使其在历史上曾被归入不同的鸟类类别。它一度被认为是矶鹬,因为它的喙形似翻石鹬,而且幼鸟身上覆盖着绒毛。后来,人们又认为它是一种奇特的鸽子,因为它的嗉囊里有乳汁,而且外形也像鸽子一样柔软。分子数据表明,它确实是一种滨鸟,但它属于一个独立的科,其最近的亲缘物种可能是鞘嘴鸥科( Chionidae )。
这种鸟类仅在巴塔哥尼亚最南端繁殖,横跨智利和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南部是一片极端地貌之地,从冰川国家公园的冰川到百内国家公园的花岗岩山峰,无不展现着鲜明的对比。这里拥有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色之一,是安第斯神鹰、麦哲伦啄木鸟、白腹籽鹬等众多鸟类的家园。这片广袤无垠的区域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在世界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荒野中观赏鸟类的绝佳场所。

鹪鹩鹪鹩科的唯一成员,仅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的高地。它体态丰满,羽毛呈橄榄色,头顶亮橙色,常在长满苔藓的森林灌木丛中穿行,鸣唱着一种尖细而类似昆虫的鸣叫。尽管名字里有“鹪鹩”,但它与鹪鹩或鸫类并无亲缘关系。基因研究表明,它代表了鸣禽中一个古老而孤立的分支,目前已无近亲存活。鹪鹩主要在地面觅食,但栖息于茂密的植被中,其觅食方式与鸫类或蚁鹨有些相似,常在竹林中活动。鹪鹩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从哥斯达黎加北部延伸至巴拿马中西部,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局部地区甚至可到达林线以上。
哥斯达黎加的火山高地和云雾森林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国已记录到超过850种鸟类,在面积不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内,鸟类多样性令人惊叹。从色彩艳丽的蜂鸟到耀眼的咬鹃和侏儒鸟,每天都能邂逅新的物种。一流的住宿设施、原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哥斯达黎加对自然保护的重视,使其成为各个级别观鸟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蓝顶伊夫利特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鸟类之一。它是伊夫利特,也是一种进化遗存,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的高山森林中。这种鸟主要栖息于树上,沿着长满苔藓的树干和树枝有条不紊地移动,像䴓一样觅食昆虫。它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已知的有毒鸟类之一,会从食物中的甲虫身上吸收蛙毒素,并将这些毒素积累在皮肤和羽毛中。这种化学防御机制可以有效阻止捕食者,新几内亚的山地居民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形容这种鸟味道苦涩,不可食用。
该属名由沃尔特·罗斯柴尔德于1898年命名,可能源自伊斯兰神话中的精灵“伊夫利特”(Ifrit)。搜索结果中并未明确说明选择此名称的具体原因,但其含义可能暗示了这种鸟类的神秘特性以及其进化关系多年来难以确定的困境。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最后一片伟大的观鸟和自然探索之地。岛上广袤的山脉、热带雨林和河流系统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特有野生动物。
我们精心设计的上述行程旨在展现巴布亚新几内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重点关注该地区最著名的鸟类家族,包括单型种蓝顶伊夫利特鸟、肉垂犁头鹟和斑纹采果鹟,以及缎蓝鹟、浆果啄木鸟、长嘴鹟、彩绘浆果啄木鸟和黑喉啄木鸟。行程涵盖低地和高地,从瓦里拉塔和基翁加郁郁葱葱的森林到朗东岭和哈根山的山地栖息地。观鸟者将有机会与天堂鸟、园丁鸟、翠鸟、吸蜜鸟和果鸠等鸟类进行难忘的邂逅,同时还能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有鸟类。巴布亚新几内亚仍然是地球上最令人兴奋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观鸟目的地之一,让您得以一窥这片古老而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的世界。